时局成败难左右,北无锦书来,南巡田间头......
九月初九,重阳当日。
在这南境苏州府地界,有个地方叫做常熟。
这里是产稻米的好地方!
当然,瓜果一类也较繁盛。
王庄西瓜,远近驰名。
这天,就在庄头土路地垄间,临道搭就的茶舍瓜棚里,大中午太阳正毒的时辰,来了个歇脚的吃瓜人。
“喂!老汉,切两个瓜吃!”
来人骑了匹瘦马,停脚到了瓜摊小扎前一屁股坐下,朝得简陋棚户里嚷去一句。
不较多待,里头有得人声来应。
等是走出人,瞧去两鬓半白,约莫五十上下的年纪,短裤短褂子,腰间别个蒲扇。
虽生了白发,可这手头儿动作倒也麻利。
嚓,嚓嚓嚓——
几刀下去,八分瓣儿,一拢递来道边小桌旁。
“诶,好啦。”
“听你口音,本地人呐。”
“这两个,裂口瓜,难看是难看,可呀,不妨吃。”
“咱本乡本土的,吃这个,便宜。”
瓜农递瓜上前,刚打眼瞧了,就知对过儿也较本地的乡下人,穿着打扮显着穷苦色,遂他好心,特来与人方便,自主杀了这外商难卖的裂口西瓜。
全当自家里耍着吃啦。
“呵呵,行啊。”
“裂不裂的,能解渴,甜,那就是好瓜。”
来人吃瓜的,也倒不拘,见瓜杀来,拎起一条儿就啃。
而那瓜农也就近坐到边在长椅上,虽说眼下已至九月,可这近来几日上头,太阳毒得利害,田垄间气温高。
所以呀,稍有动作,这汗就是淌下来。
为求解暑,瓜农自顾扇起蒲扇,咧嘴乐呵呵,瞧去来人吃瓜。
半晌,复又开腔闲聊去。
“这个裂口瓜,难看但不妨吃。”
“可就是没人要,唉,也就只当是自家里吃着耍。”
“诶,你说这瓜好好的,它为啥总是裂呢?”
“我种瓜二十年了,我都想不明白。”
“尤是这晚熟的种儿,不管你把它照顾的多好,每年这地里头哇,总有这些个裂口瓜。”
“愁人呐!”
瓜农瞧是堆在瓜棚前那些个卖不掉的裂口瓜,心下憋闷,遂逮见个人就一顿牢骚。
闻是,那吃瓜人咽口间,倒也没不耐烦,接口回去。
“嗨,你这瓜呀,沤肥沤多啦,可惜了!”吃瓜人随言一句。
“恩?肥多?不,不,不可能,我这都是按量给的。”
瓜农听去一本正经,直辩跟应。
“呵,这瓜呀,不同时期,要肥的量那是不一样的。”
“开花时候,你要多沤粪肥,它开的多。”
“可这到了坐果儿的日子上,你呀,就不能追粪,你得铺灰。”
吃瓜人所谈有板有眼。
闻去,瓜农一挑眉。
“吼吼吼......,听你这么说,这是行家呀!”
“家里可也是种瓜的?”瓜农闲问打听。
“呃......,以前种过。”
吃瓜人利落答,随手也再又揪了一条开啃。
“唉......”
“你说这,我平日里头,是该松土松土,该浇水浇水,我没亏待过他们,可它怎么就这么犟,非给崩裂了才算完......”瓜农腹诽。
“呵呵,这地里这么多西瓜,你觉得是你对它们个个都一样。”
“其实呢,不一样!”
“你觉着你该给它浇水了,你就浇。”
“但是有些瓜呀,它待在那个地上,底下的土紧不紧,你是看不到的,你浇水了,他就落在那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