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份的燕京,尚未消散的煤烟把天空染成铅灰色,远处传来北冰洋汽水厂第一声晨钟,穿着藏蓝工装的人群正从各个胡同口涌出,自行车铃铛在雾中此起彼伏地摇晃。
骑二八杠的工人碾过积水,后座铁皮饭盒发出叮当脆响。
这是改革开放第三年,王府井百货的霓虹灯还未亮起,但已经有穿喇叭裤的年轻人抱着双卡录音机从巷尾匆匆掠过,黑色磁带在帆布包里沙沙作响。
这几年,老燕京人明显感觉到生活变得更好过了。
不说各类副食品的提供越来越丰富。
就是各家各户回城的闲散知青,也都相继在汽水厂、维生素药厂、机械厂找到了工作。
高中毕业生就业就更容易了,中关村兴起了一批合办的企业,起步就是销售,做的是跨国贸易。
说出去就有面。
燕京人对于这种生活很满意,至少在街上看不到那么多混混了。
现在所有的一切,都在彰显燕京的经济变得越来越好。
作为商业部部长的赵克东以及主抓经济的陈公,毫无疑问位居首功。
西苑办公区,一间办公室内。
“现在我们讨论一下,对于英国首相的接待问题。”
“我觉得应该把撒切尔夫人安排在十八号楼。”
“十八号楼规格太高了,那是给国家一号元首住的房子,应该安排在十二号楼。”
“可英国女王是虚权,英首相才握有实权相当于一国总统,她住十八号楼没有任何问题。”
“那以后要是英女王来访华,我们要把她安排在哪栋楼呢?如果也是十八栋,这岂不是乱了规格?”
....
陈公抽着烟,听着外交部和国宾接待部吵嘴皮子,脸上没露出任何表情。
他虽然是分管经济事务的,原本和外交事务没什么关联。
但撒切尔此次访华,要谈论的事情非同小可。
上面特意要他这位元老坐镇出山。
至于这十二号楼十八号楼,其实就是钓鱼台国宾馆两处招待外宾的住所,规格各有不同,但大体其实差不多。
也只有这两个部门在接待规格上锱铢必较。
他没精力放在这种小事上,从桌上拿起了一份内参文件看了起来。
陈公抽着烟,从桌上拿起了一份内参文件看了起来。
内容是关于大牙湾核电站建设的推进。
投资方派来了以柴骏川为首的专家团。
现如今国内缺的就是懂技术的专家,有了这个专家团,就等于在核电建设中有了自已人。
而且港岛投资方呈递上来的这份计划书,也是让他眼前一亮。
极大的解决了目前存在的困境。
大牙湾核电站毫无疑问是撒切尔要打的一张牌,可这个计划却巧妙的化解了这一点。
引入美英法三方,共同建设。
各方利益都照顾到了,而且还为今后国内的核电自主打下了基础。
巧妙啊,巧妙!
国家是从来不计较在关键技术上投资花钱的,但十分看重花钱之后能否完成掌握。
这个计划,毫无疑问能够做到这一点。
“柴骏川......”
陈公默念着这个名字,记在了心里。
这份内参是从鹏城呈递上来的,毫无疑问也表达了地方的态度,他们也是支持这个方案的。
陈公指间的烟灰簌簌落在文件上,他刚要伸手拂去,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叩门声。
“陈公,粤省发了一封传真过来,我觉得需要直接呈报给您看看。“
是赵克东的声音。
陈公心里一动,让他先进来,招了招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