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想,怎么说,正是智慧的源泉,文明的未来。
机师的思维都很活跃。任务必须认真完成,重复的动作有点乏味,可其中的趣味也是有的,就看你有没有那种感知。
特别调查队的机阵在轨道巡航,执行核查任务。围着第1行星飞了一圈又一圈。有人就找到乐子了,看谁先看到基地船。
好嘛,反应慢的真来不及看。因为本身有正事要干呀。
坐降在昼夜边界上的基地船,成了大家争相识别的目标。多数机师都觉得攻击集群真会找登陆点。
很快这个兴奋点就升阶了,开始找在基地外活动的战斗机甲。这个就更小,更不好观测了。可有人爱这么玩,正事还不耽误。
重复艰辛的核查任务,在各种自找的乐子点缀下,不再那么枯燥,乏味了。
很快,可疑的点,区域出现。申请对地攻击的报告,不断向各级指挥官汇总,并最终集中到特别调查队前线指挥官面前。没有复审,前线指挥官直接批准所有的对地攻击申请。他信赖自己的下级指挥官,信赖自己的每个战友,他自己也想对地面干几下。
没有尾迹的飞弹悄无声息,从天而降,加速疾飞,直扑第1行星。
一连串的爆炸在行星表面爆闪。
地面上,破碎的岩石,设备残骸四处飞溅,烟尘升腾,又很快消散。
地下,被炸开的洞穴深处,剧烈的爆炸,震撼大地,地面耸动后,再次塌陷,烟尘翻滚而上……
临近登陆点的轰炸,把乘车返回登陆船的战斗机甲都刺激到了。它十分拟人化的透过车窗看向爆炸的方向,瞅那升腾的尘烟。这车窗可是真的车窗。只是看着像人的战斗机甲真不是人。
整个第1行星差不多又被炸了一遍。
不为别的,就为确保万无一失。
浪费飞弹?
没有的事。
每发飞弹都能消灭对我不利的不确定性。具体炸毁了啥,都不是重点。关键是不放过一个疑点。消灭岚缇人在第1行星的一切存在。
舰队有的是飞弹。毫无飞弹匮乏之忧。
要在虚空中留一个干净的第1行星。
特别调查队一阵追加轰炸,并不影响攻击集群的作战评估。因为追加轰炸,炸的只是疑似目标。
炸过之后,再次确认,第1行星已无厄贝家族联合舰队的武装力量存在。
前线指挥官报告核查结果后,申请返舰。
舰长兆和随即批准返舰。
特别调查队的机船随即返航。轻型舰载机,舰卫机,医护船,维修船,一串红色涂装的战机战船也算浩荡,脱离了环绕第1行星的巡航轨道,沿着设定的返舰航道,飞返母舰。
只留下静寂的第1行星,在虚空中飞旋,带着满身的战火疮痍。
在基地船附近驾车巡逻的战斗机甲,彰显智能样的停下车辆,打开车门,离车,踏上了地面,它十分拟人化的举起手,遮住从侧面照射来的阳光,仰头观望着天空上,那正远去的机队。它那远超人类肉眼的合成视觉系统,既有可见光成像功能,也有机械特有的无线遥感功能。它甚至能定位到释放基地船的维修船。
巡逻车上,另一个战斗机甲似乎也闲不住了,打开车门,踏上地面,只不过它背对阳光,仰望天空,不知在看什么。
而战斗机甲的感知到的影像,都有在基地船内的控制中心大屏幕上有同步展示。那原本是给登陆舰员准备的。现在,这里只有两个战斗机甲在值守。
在基地船的机甲舱里,还有两个战斗机甲处于休眠状态。在舰上时间的夜里,它俩会解除休眠,进入工作状态,保持基地船的应急应变能力,而另四个机甲,则会相继进入夜间休眠,进行自身结构维护修理,以保持自身结构良好,运算能力处于优化状态。还要进行必要的数据更新、归纳、整理,腾空部分存储空间,以在结束休眠,工作状态开启后,有足够的数据存储空间,收纳巨量的新信息涌入。
每个战斗机甲都是独立的数据终端。为保持对远征舰队的认知,对敌我的识别,保有自身作战能力,对环境和任务感知的连续性,战斗机甲必须保有一定量的固有数据库。而大量不重要的边缘数据,则会转输到基地船的大数据库保存,以腾出必要的数据存储空间,适应新的一天的工作需要。
无人基地船还会以实时和定时两种方式,向必胜舰传输自身获取的数据。
基地船本身也是具有高度智能的技械装置。与战斗机甲不同的是,基地船本身没有主动作战能力。基地船只是一个精致的载体。能飞,能装载人员和各种装备。只要它装得下。
这个小小的据点,即是远征舰队占领第1行星的标志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