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423
昨天早上7点多钟,儿子突然让老妈给老师请假。
原来他头一天晚上失眠,凌晨三点才睡。
于是老妈就给老师请假了半天,按照儿子的要求。
后来老师问,是因为XX队输球了才失眠的吗?
老妈回答:不知道,但是他过往也有睡觉不好的状况,因为他思虑比较多。
后来老师也和老妈互通了一下信息,说到儿子说,自己也不知道为啥失眠。
还有一天,突然发消息给老妈,要约按摩师按摩脚,说自己的脚还不行。
我们去的按摩店是用的治疗性的按摩手法,不是仅仅为了舒服的。
上次脚崴了后,就是立刻去的这个按摩店,协助按摩,第二天就有好转。
后来又去了一次,其实后面按摩师建议再多去几次,但儿子嫌远不愿意去了。
老妈以为儿子的脚就好了的呢,谁知道,真是“伤筋动骨一百天”哪!
儿子有自己认同的,比如做一些恢复性训练什么的,这只能由着他了,反正老妈也不懂。
老妈立刻给店里发消息,没有约到。要知道,这种地方,一旦约满了,基本插不进空的,因为一个接着一个。
老妈告诉了儿子,儿子也只能回复好的。
随后老妈又问了下按摩店,看看假期间能否有。
后来还没有回复,儿子说了个主意,看看周五晚上有没有。
结果回复来了,说晚上七点可以。
太好了,因为儿子5月2日有个飞盘赛,说是高中期间最后一场,必须参加。
老妈能做的,就是祝愿儿子能之前按摩一下,把经络疏通一下,让肌肉放松一下,可以尽量减少受伤。
现在约上了,那么就能在那之前有一次按摩,很好。
2025425
说说这次儿子的成人礼。
首先,老妈觉得成人礼这么重要,而且是学校第一次给十二年级一起举办,很独特的体验呢!
在儿子十八岁生日的时候,尽管因为蛋糕的事情突发状况,儿子很不高兴,但是后来也还是奉茶给外公外婆,给姨妈姨夫,给爸爸妈妈,对每个亲人都表示了感谢,也算是成人之后的一个小仪式。
就算学校没有这次安排,老妈觉得也满足了,因为好歹有点仪式感,表明自己长大了,也许能在孩子心里留点印记。
后来,班级里家长有积极推崇的,于是就向学校发出了这个需求。学校也征求家长的意见,于是老妈就表达了自己的想法,完全是从教育的角度上出发,引发大家思考:到底想要带给孩子们怎样的成人礼?想带出什么品质,决定了是什么样的活动。随后,老爸也发言了,从AI提供的资料,像写报告一样,分析出了几条。随后也引发了其他家长的声音。
其中有一条说,要不要问问孩子,毕竟是孩子们自己的成人礼。
还有家长跟帖说,是啊,要问问孩子。
包括老师的信息也表示说,先请家长提出方案,学校会讨论,也会和孩子们商量。
当时,老妈有想法,搞这样的活动不需要得到孩子的许可吧。如果是学校的活动,就是学校组织的,还要问孩子么?难道成人还要问孩子,你们物理课要不要上吗?
后来,学校受到了家长们热烈的讨论。
期间,有一位家长,也是老妈的好朋友,建议老妈提方案。老妈确实也想了想,甚至想到了一些活动,还挺激动的,设计了一个孩子们与祖先链接,随后和自己父母相联系的活动。
犹豫了一下,要和老师说么?斟酌再三,算了,不说了。
老妈的看法是,如果学校愿意牵头做这个事情,学校就得去考虑这个事情背后的意义是什么,要带出怎样的品质,老师们自然会往想做的方向去做。如果学校和老师没有意愿,即使老妈给出了再棒的活动方案,都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。
这有点儿像之前老妈做新教育老师时给孩子们讲课一样,只有自己消化的部分才可能带给孩子,只有能打动自己的故事讲出来才能打动孩子们。
所以,最终老妈没有把自己的想法提供给学校。
后来,时间也就定了,就在五四青年节那一天。
然后,说说家里的私事。
老妈觉得,这个成人礼很重要,老爸肯定要来参加的。
在家长群讨论的时候,老爸还发了言,说希望能和后一个活动放在一起,因为他要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不方便。这么说来,老爸是准备来的。
但是,后来老爸不再说要来的事情。
老妈也心里有想法的,本来想说说儿子这个成人礼很重要,想要试图说服老爸来的。但是后来想了想,还是放弃了,如果老爸自己不想来,老妈再说也没有什么用,让他自己定吧。
老妈的观点是,如果老爸错过了,很遗憾,很可惜。也许老爸觉得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。
可是,后来当老妈说到五一假期要去看外婆时,老爸说也要去看外婆。老妈就迷惑了,既然可以到另一个城市(外婆外公在第三个城市),为啥不干脆到儿子和老妈现在住的城市里呗,正好参加儿子的成人礼。
因为,老妈认为老爸之所以不积极来我们所在的城市,是因为他没有赚到钱,不舍得花路费。但是看他又愿意跑第三个城市,老妈觉得自己想错了。难道,他认为儿子的成人礼不重要?
于是,老妈就和老爸表达了建议他直接来儿子所在城市,老爸回复说自己的工作还不定,定下来再看。
好吧,等着。
接着,发生了家里经济吃紧,老妈找老爸要生活费的事情。情急之下,老爸表达出之所以不来这个城市,就是不愿意花路费。
那就是老妈说得没错呢,那老爸还说要跑到第三个城市去,不是也要花路费么?而且还要多花钱,因为可能从第三个城市,赶往儿子所在城市。
老爸是怎么想的呢?是不愿意和儿子单独居住吗?
老妈一直想创造机会让老爸和儿子单独住一段时间,儿子大了,需要父亲,不管他是否看得惯父亲的言谈举止。何况,从最近几次儿子和爸爸沟通的情况来讲,儿子对爸爸的接受度完全提高了呢。
比如,说到爸爸最好的地方,是不给儿子限制,让他自由选择学校。
还比如,说到爸爸总是和我们通电话时,说挂断就挂断,儿子都理解地说,他就是这个样子的。他替爸爸说好话。
就在前两天,收到老爸的信息,说买好票了,来儿子所在的城市。
老妈一下子也没能接受这个结果,因为没有想到会这样,以为他不会来呢,老妈也没抱太大希望。
然后接通了视频电话,和老爸说了两句,问他需要给他准备什么菜,因为老妈在老爸来之前就去看外婆外公了。
这个电话进行地很冷漠,没有热情,没有关心,没有爱,很冷淡。
直到刚才,写这段文字时,想到前面说的儿子认为爸爸好的地方,就立马给老爸留言,告诉他儿子觉得他好的地方,还说了看到儿子对他的接受度在提高,也请他和儿子单独生活时多宽容一些。还对他不愿意做饭表达了理解,并且告诉他,老妈现在越来越享受给孩子做饭,和孩子一起吃饭,因为可以找到机会与儿子聊天,所以老妈很高兴,吃饭是唯一的机会。
老爸立刻反馈的态度都不一样了,对于做饭立刻积极了些,说让买点肉,买点豆腐干什么的,即使老妈说冰箱里放不下,也表示没关系,自己再买也行。
从这前后的反应对比,老妈也看到了,人人都要理解,都要夸奖,都要有点赞,做事情的积极性都完全不一样了。
也许人和人相处,就是需要这一点点理解和关心吧!
老妈最初设想的,就是老妈去陪自己的老妈老爸,老爸来陪儿子一起过几天单独爷俩儿的日子。
没想到成行了,老妈会陪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成员(因为老姐带着女儿也来),原生家庭的四个人就齐了,肯定会很开心的;而儿子也不会孤单,和他的老爸去磨合磨合吧,再不磨合来不及了。
真的很有意思,孩子真的渴望和更不理解他的那方父母亲近,他们倾向于更愿意听到不接纳他们的某一方父母的夸奖和赞许。
想到这里,老妈立刻给老爸发去消息: